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

2023/11/20 来源:不详

小学必背古诗词

人民教育出版社(简称人教版)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(共6首)

第1首《咏鹅》

鹅呀鹅呀,弯曲的脖子伸向天空唱着歌。

洁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,红色的脚掌在清澈的波浪中划动。

骆宾王(约年-约年),字观光,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)人,唐代诗人。骆宾王出身寒门,七岁能诗,号称“神童”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武则天称帝后,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,徐敬业兵败后,骆宾王下落不明,或说其被乱军所杀,或说骆宾王落发为僧,最终在灵隐寺去世。

据说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,全诗风格活泼,充满童趣。诗的开始连用三个“鹅”字,这样的反复歌咏也许是孩童在呼唤着白鹅,表现了孩童见到小动物时的激动心情。这只鹅正在鸣叫:“向天”写出了鹅的气势不凡,而“歌”字则表现出了叫声的高亢响亮。诗的后两句是鹅在水中的模样。小诗人并没有运用太复杂的手法,而是直接描写了他所见的景象:白色的羽毛、碧绿的池水和红色的脚掌,色彩鲜艳明快,上下对仗浑然一体。咏物诗常常托物言志,而作者却并无寄托,只以其手写其所见,反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童真的画面,更反映了他天真烂漫的童心。

第2首《江南》

又到了江南可以采莲的时节了,那水面上的荷叶重重叠叠,多么茂密,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着。

鱼儿们在莲叶间欢快地游动,一会儿在东,一会儿在西,一会儿在南,一会儿又游到了北边。

这首诗是采自民间的民歌,作者不详。这类由汉代乐府采集整理的诗歌,统称为汉乐府。

这首《江南》描绘了盛夏莲花盛开的时节青年男女采莲花的情景。

诗的第一句说“可采莲”,既点明了盛夏的时令,也暗示了青年男女间的情愫正如盛夏茂盛的荷叶一样。整个画面明亮欢快,令人陶醉。诗的第二句运用了民歌常用的重复手法描写鱼儿四处游动,生动活泼,仿佛让我们的目光随着鱼儿一起四处移动。虽然没有直接写人,但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到环境的热闹与人们的欢乐。鱼儿为何游动呢?一定是因为采莲男女的欢笑声打扰了它们的清梦吧!

第首《画》

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,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。

春天过去了,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,人走到画边,枝头上的鸟儿却不惊慌。

此诗为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描写的是自然景物,赞叹的却是一幅画!

此诗短短四句二十字,但有“声”有“色”,有“山”有“水”,有“花”有“鸟”,还有“人”。特别是用了几组反义词:远——近,有——无,去——来,以增加诗歌内容的张力和立体感、节奏感,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。如果说,“山有色”、“水无声”、“花还在”、“鸟不惊”所云是画中形象或自然实景,那么,作者用“远看”、“近听”、“春去”、“人来”又为我们创造出了另一重世界。如此短小浅显之作,流传至今,不为无因。

第4首《悯农(其二)》

农民们在正午时分的炎炎烈日下耕作,汗水都滴到了禾苗下面的土地上。但又有谁知道我们盘子中的食物,每一粒都是农民们通过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呢?

李绅(年-年),字公垂,唐朝诗人,祖籍亳州谯县(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古镇)。李绅与元稹、白居易交游甚密,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,因诗作《悯农》二首而闻名后世。

新乐府运动的一个很突出的题材就是反映人民疾苦,连风流浪子元稹都写过《田家词》之类的作品,而李绅作为新乐府运动中“元白”之后的三号人物与中坚力量,也写过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,《悯农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。

《悯农(其二)》选取了更加具体的场景来描述农民的辛苦。“锄禾”是耕种的经典动作,而“日当午”点明了耕作的时间。试想,正午时分刚好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,盛夏时节,我们往往会躲在室内避暑,一点都不愿意出门,而农民由于任务繁重,不得不在最炎热的时候出去挥锄耕作,实在是太辛苦了。第二句“汗滴禾下土”是更加具体化的细节描写,非常真实地呈现出农民汗出如浆的场景,进一步表现出他们的辛勤与劳累。而后两句则是一个总结式的发问,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诗人问“谁知”,想表达的就是“少人知”或者“无人知”的意思,这既是对农民的深切同情,也是对“四体不勤、五谷不分”的统治者们的无情讽刺。同时,这两句还有着告诫大家珍惜粮食的意义,具有很宝贵的节约思想,因而就拥有了永恒的价值,成为流传最广的诗句之一。

第5首《古朗月行(节选)》

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,把它唤作白玉盘。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在了云端。

李白(年-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东),出生在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),幼年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(今四川江油)青莲乡。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诗风雄奇奔放,想象丰富,人称“诗仙”,又因为嗜好喝酒,自称“酒中仙”。他与很多诗人有交情,后人将他和杜甫合称为“李杜”,二人为中国诗歌史的两座巅峰。

这是一首乐府体诗,写于安史之乱的前夕,以咏月来暗喻天宝时期的政局变化,婉转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担忧。

诗节选前两句像是一篇浪漫的寓言故事,记得小时候,和月亮还只是初识,圆圆的它,如同白玉盘和瑶台镜一样精美。

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恰似唐玄宗时代,初期治国有术,政治清明,国家蒸蒸日上,到晚年不思进取,专宠杨贵妃,内有杨国忠、李林甫把持朝政,欺君媚上,外有安禄山、史思明狼子野心,虎视眈眈。如此昏暗的局面已是无力改变,这对曾经对国家无比自信的诗人来说,不仅是担忧,更是世界观的倾覆、是理想的幻灭,思之让人痛彻心扉。

第6首《风》

能吹落秋天的落叶,能催开春季的繁花。

刮过江面,它卷起千尺巨浪;吹进竹林,它又使万竿倾斜。

李峤(年-年?),字巨山,赵州赞皇(今河北赞皇)人,初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,曾在武则天在位时担任宰相。他与苏味道齐名,并称“苏李”,又与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合称为“文章四友”。

谜语是一种广受喜爱的语言艺术,李峤的这首《风》,就像是一则精巧的谜语。“风”是这则谜语的谜底,整首诗则是它的谜面,短短四句话,便形象地勾勒出了风的特征。

诗人的描写是有层次、分方面的。让树叶凋落、令百花盛开,这是风所蕴含的生机,是柔和的,而从秋天到春天,又潜藏着时间的流动;掀起巨浪、吹动竹林,这是风所具备的力量,是刚劲的,而从江面吹到竹林,又包含着空间的变换。因此,整首诗刚柔结合,时空兼顾。这既是它与一般谜语的不同之处,又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的高妙文笔、精巧构思。

邂逅诗词,这厢有礼了!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zd/651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